2012中国半导体市场和产业研究报告 |
编辑:宣城乐享电子有限公司 字号:大 中 小 |
摘要:2012中国半导体市场和产业研究报告 |
2011年,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是充满考验的一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在经历了2010年的高速成长后,在2011年面临较为严峻的新考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新兴市场的高通胀压力,使得国际半导体产业增速大幅下挫。
2012年是充满期待的一年:国家陆续出台节能环保、下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以促进其发展,这为中国半导体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工信部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规划》明确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历经考验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铸辉煌。 在此背景下,准确把握产业新政,敏锐洞悉市场变幻,总结产业发展经验并不断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将是企业和产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市场复苏所孕育的新兴机遇,赛迪顾问在此次年会上发布了 20余种“中国半导体市场和产业研究年度报告”,并与会议代表共同分享了半导体热点产品的研究成果。 智能能源应用成为大会聚焦热点 TI、ADI、ST、Freescale、Renesas、华虹NEC、长电科技等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厂商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紧紧围绕“应对市场波动挑战,共谋十二五发展大计”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另外,本次大会中以“智能能源趋势与半导体产品机遇”作为主题的分论坛,也得到了与会嘉宾的热情参与,大家都认为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智能能源的应用将成为最重要的手段,半导体产品在其中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智能能源是指在现代IT技术的推动下,在能源生产、传输、计量、管理、存储、应用等六个环节中实现系统能效技术与半导体技术的高度融合,从而达到系统能效的最优化。一方面,智能能源产业将能源产业和IT产业的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既占据了下一轮IT应用领域的制高点,还催生了新的能源产业和能源装备产业。另一方面,智能能源产业将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费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新能源领域 全球各国纷纷把发展新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在国家规划、产业环境培育以及配套服务行业支撑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扶持,新能源产业的整体规模随之扩大。 在太阳能利用方面,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15.2GW,光伏装机容量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全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16GW,新增装机年增长率超过了100%,累计装机年增长率则超过了70%。在太阳能光热方面,太阳能热水器技术更加成熟,正以优良的性能不断地冲击电热水器市场和燃气热水器市场。太阳能的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无污染的绿色能源,随着全球环境保护逐渐为各国所重视,其发展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 在风能利用方面,2010年世界风电装机继续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新增风力发电装置37700MW,总装机容量达到 195600MW,较2009年增长23.9%。全球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因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进而带动了整个产业的繁荣。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产业的发展步伐更加迅速,风能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在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方面,2010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达到1920万吨,年增长率超过20%。同时,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燃料乙醇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仅巴西的乙醇燃料年产量预计2013年将扩大到350亿升,其中100亿升用于出口。生物质能作为高效清洁能源在提供电力、燃气和液体燃料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球新能源产业不仅在解决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更在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其市场应用和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各国都纷纷看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以实现电网的自动化、可靠化、低成本化、节能化及高效能化为宗旨的现代化电力系统。 2009至2020年国家电网总投资为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总投资的11.1%,未来10年我国将建成坚强的智能电网。目前,国家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以特高压电网为基础,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仅带动了传统发电商、电网运营商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个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系统IT服务商、半导体企业制造商,以及大量的普通用户等各市场主体大规模地进入电力市场,从而促使市场选择范围更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风险更加分散,进而增强了电力市场的稳定性。在智能电网环境下,传统的发电商从简单的电力供应商变成了综合的能源、信息、科技服务商,除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能源外,还利用先进的技术改进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升级换代和引导能源消费。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电网、发电商、用户、交易中心之间新的交易关系是传统电力市场技术条件下所不具备的。 国内在配电领域的智能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发电、新能源接入技术、用来改善电能质量的存储技术、提高风电接入效率的相关技术以及可以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定制电力技术等方面。企业已经生产并成熟应用的有:动态电压恢复器技术(DVR)、固态切换开关技术(SSTS);已经展开研究但还没有应用经验的主要有:配电系统静止无偿补偿技术(DSTACOM)、有源电力载波(APF)等相关技术。总体上,我国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发展重点着眼于电力电网设备、能源计量与管理及能源存储等的研发与提升。 能源计量与管理 智能电表将会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伴随着智能电网工程的建设,市场规模将会快速增加。当前,我国电能表的拥有量约为4亿台,每年电能表的需求量超过4000万台。智能电表安装数量,自2009年起开始出现两位数的成长,2009年智能电表安装达7,600万具,2015年预计将达2.12亿具。国内行业将面临一个每年超过50亿元规模的市场,这对智能电表制造企业更是巨大的推动,智能电表制造企业将成为充分受益于智能电网建设的排头兵。 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开始试点使用智能电表进行电力电网系统的管理与计量。智能电表系统可完全满足北京、上海等地区一户一表方案需求,市场机会十分及时、广阔。福州已开始为3个小区,近25.7万户进行电网智能化改造,首批3000户已开始正式使用智能电表,2010年年内25.7万试点用户将全部使用智能电表。南京市2010年年底前首批免费完成102万户智能电表改造,预计五年内改造全部完成。 v智能能源的应用是从根本上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手段,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推进力度的增加,将给智能能源应用市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半导体技术或产品作为智能能源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处理器市场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终端就是通过无线技术接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可实现移动多媒体与互联网的无缝连接。移动互联网终端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大类产品。 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处理器市场销售额已达到77.1亿美元,同比增长49.7%。从应用结构来看,2011年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的销售额为 68.0亿美元,占整个市场88.2%的份额。从品牌结构来看,2011年Qualcomm在全球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处理器市场中排名第一,销售额达 35.0亿美元,市场份额为45.4%;Apple以23.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TI则以16.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全球移动通信网络已经迈进 3G时代并逐步向LTE演进,随着移动终端软件和应用服务的不断增多,大众对终端产品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处理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72.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0%。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终端生产制造基地,其中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制造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外终端品牌如Apple、Samsung、Nokia、Motorala等为了降低成本,纷纷在中国建设生产厂,或寻求富士康、东信等EMS(电子制造服务)企业代工。中国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产量也随之迅速增长。 在快速增长的终端产量的拉动下,国内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处理器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处理器市场规模达到328.1亿元,同比大增232.9%。市场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如:终端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操作系统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企业崭露头角等。国内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处理器市场,一方面受到国家政策、技术进步和低端产品的快速普及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一方面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 未来五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处理器市场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40.5%。预计到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95.9亿元。其中,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仍将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
上一条:锂电企业发展背后存在的问题 | 下一条:钢铁早报:钢企加大促销 钢贸加快去库存化 |